您当前位置:天祥茶号 >> 公司概况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天祥茶号

制茶世家,一脉相承

“济阳江氏”之江修为一支,世代以制茶为业,清朝嘉庆末年,皇帝钦赐“天祥”,江氏奉旨开号。咸丰年间改制红茶,演绎了天祥茶号七代人的传奇故事。

一、奉旨立号(一代)

  图片1 (1).jpg

江修为,谱名:江兆为,(1764-1843)。浮梁严溪(今江村严台),民多业茶为生。少时,兆为公立誓发愿,营制“天”字号茶,以争荣誉。信奉“茶可修为”,逐易名修为。嘉庆年间(约1796年),修为公率乡亲于祁峰山脉开山劈土,垒石砌塝,择碎石黑壤之山湾,选优质楮叶之品种,广植高山茶园,迁十余户族人至塔里安家,于近管护营业。

修为公制茶技艺,方圆百里无人能及,所制之茶(绿茶)汤色明亮,兰花香郁,惟清惟馨,高贵高雅,被列为贡茶。据《济阳江氏》宗谱记载,大清嘉庆乙卯年(二十四年1819年),皇恩钦赐“天祥”为号,修为公奉旨而立。至此“天祥茶号”名震浮邑,誉满天下。(严溪容像谱在衣服上绘有“皇恩钦赐”四字,以彰其功绩。)


二、弃儒研茶(二代)

图片1 (2).jpg

江融泰,字允春(1798-1867)修为公之子。少年之时,家道富贵,遂筹畴满志,一心业儒,然屡试不第,唯教书乡梓。中年时近,心有不甘。时英法列强,诉诸武力,犯我华夏,国朝兵败,绿茶滞销,遂弃儒游历,以寻缘故,走豫章,访汉镇,游申沪,偶遇洋人,尤喜黑茶(红茶),量大利暴。遂研之,追溯河口,求师问道。返乡携子研习,讲究制造仙芽红茶,试销洋商,求货若渴。


三、开号沪申(三代)

图片1 (3).jpg

江流芳(1818-1877),修为公之孙。少时聪颖好学,勤奋上进,志扬浮茶,续天祥号,潜心务茶,流芳溢馨。随父研习红茶成功,咸丰量产,贩于沪市,屡获丰利。为便于贸易,交融洋商,毕生货殖,于沪市开设“天祥号”茶庄,彼时百号竞涌,本号因讲诚信,却不复议价,祁、浮茶商皆效之。


四、 摘取金牌(四代)

图片1 (4).jpg

江资甫(1857—1916),江流芳之子。13岁始随父学习制茶和经营,常往返于沪。少时一次急病,偶遇荷兰商人相救,后结拜詹森夫妇为干爹干娘,由此广结中外茶叶工商巨头,20岁独掌“天祥茶号”。随后,与其他茶商共同发起成立“上海茶叶协会”,并出任常务会长之职。俗称“大东家”。因其红茶质优量大,愈精不杂,摘揉焙制,至精至诚。加之洋商后台,贸易红火,获利钜万。每回乡梓,尽散银锭,捐资公益,一时得锦夺标,名扬中外。

1914年上海茶叶协会根据“中国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的要求,对各茶号、茶行之茶进行了严格的“斗茶”海选,一致推荐江资甫“天祥茶号”所产“浮梁祁红”(简称“浮红”)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1915年一举夺得茶叶赛品金牌奖章。其遗有“天祥茶号”《做茶要诀》一书于后。


五、保藏金牌(五代)

af8c16e8a1170f30e094198cd65c1f2.jpg

郑凤宜(1910——1989年),江资甫之儿媳。1916年江资甫突然暴病,逝于上海,上海茶叶协会同仁及天祥茶号掌柜将其灵柩送到严台,上海生意由掌柜江可达继续打理。同时将1915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茶叶赛品金牌奖章及证书由族长交给江资甫年幼的儿子江明高(1901-1944)保管。其时是国家动荡之期,兵荒马乱,保藏金牌、证书、以及《做茶要诀》确实不易。其夫江明高去逝后,郑凤宜带着一对儿女恪守贞节,为人补衣做鞋,浆服洗被,艰难度日。但无论日子多么难熬,始终珍藏着金牌(证书贴在中堂上,1934年失火被烧,《做茶要诀》及金牌藏于瓦罐,埋在地下幸未被烧),至直改革开放初期,她才将金牌现身露面。其时郑凤宜老太太已八十余岁,她告诫子孙,金牌不能卖钱,无论多少钱,金牌是浮梁的不能流于外县,如浮梁县不存在也只能奉献给景德镇市。


六、捐献金牌(六代)

图片1 (6).jpg

江贵宝(生于1944年),江资甫之孙。1953年,浮梁红茶受到苏联专家高度赞誉,得知其鲜叶采于天祥茶号古茶山,1956年国家有关部委拨专款修建严台村初制厂,并指示浮梁县寻找天祥茶号后人参加茶叶生产。1958年江贵宝14岁被破格录入浮梁茶厂经公桥茶叶办公室工作。自懂事起,其母郑凤宜常在半夜三更取出金牌,讲述江资甫的故事。母子两人共同坚守金牌的秘密,历经了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1988年党的政策开放开明,始将金牌浮出水面。 一时间,政界商界人士纷至沓来,各种诱惑也随机而来。其母郑凤宜女士反复叮嘱,以前那么困难的日子都没有变卖换钱,现在日子好过了,千万不能卖(金牌)。如果对浮梁县有利,就捐给浮梁县政府。江贵宝遵母命,于1989年4月28日将金牌捐给刚恢复的浮梁县人民政府。


七、弘扬金牌(七代)

图片1 (7).jpg

江建鸿(生于1974年),江资甫之曾孙。为成全父亲传承祖业的愿望,选择“天祥茶号”金奖百年之时,组建“天祥茶号”有限公司,与乡亲们一起传承、复兴、光大浮梁祁红茶。目前,他已被评为浮梁红茶江西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多次参赛手工制茶并荣获大奖。

1915年的荣耀至今还在传颂,天祥茶号“制茶秘笈”一直在江资甫后人中心手相传。因而江氏之茶品,一脉相承,百年前后,始终如一,保持那份恒久的茗香。公司复出后,坚持以文化为先导,以传承为根基,以匠心为底蕴。中国不缺茶,但缺有文化的茶,缺有故事的茶,缺有情怀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