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 里 茶 香
时间:2022年02月2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今年的年味一直沉浸在烟雨蒙蒙之中,绵绵的春雨合着倒春寒一同抵达春节。然而正月十四的这天,天空突然放晴,似乎要将大地和人们心中的潮湿来个彻底的清理。赶着和煦的阳光,我和县诗词学会的朋友们一道前往江村乡造访塔里。这样的天气出行,心情当然是愉悦的,就如空气中的微风和天上飞的鸟儿。
江村乡说来不近,是浮北山区的一个偏僻乡镇,而塔里就更远了,从著名的古村落严台到塔里还要再走十多公里山路。很多年前我曾经去过,那时上山的路还是简易的泥巴路,而且很窄,蜿蜒在山腰之上。现在上山的路好了,一色的柏油路,而且路面也宽了许多,有人还在那里做起了民宿,并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号“塔里·茶宿集”。
塔里是江村乡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原来叫“荼里”。《荀子·大略》说“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荼,是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读shu。唐代之前无茶字,荼代指茶而书中又不可解为荼是苦荼,所解为苦菜代指茶;里,为人群居住的地方。荼里,即为茶人居住的地方。那依山就势建造的十二栋房屋,远远望去就像宝塔般挺拔,因而后人又称“塔里”。
村子背后的祁峰山上长着成片的古茶树,据说有二百多年历史,有一千多亩茶园。
由村里的计师傅带路,我们一行沿着天祥茶人的足迹,向祁峰山进发,那是古人种植茶树的地方。一路上,林木丛生,溪水潺潺。走了一段长长的崎岖山路,古茶树已零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茶语道:进入天祥古茶园了。突然,密林深处传来几声犬吠。计师傅笑着对我们说,快到了。果然,一条黄犬站在柴门口,如一员虎将,把持着关隘。它见我们一行毫无敌意,摇着尾巴和我们亲切起来。跨过柴门,一群茶人正在开垦荒山、栽种茶苗。我们彼此友好打着招呼。左边高处的一块平地上建有一栋房屋,听茶人说这是古代的制茶坊。制茶坊门贴上方“天祥号”三个大字在这个寂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的醒目。里面还存有一座土灶,想必这就是古人制茶的地方了。天祥茶人为了保证采摘来的鲜叶品质,就在这里及时初加工,然后运到严台村“天祥茶号”精加工。精加工讲究“推晾”、“过红锅”和“炭火多次烘烤”等工艺。有道是天祥红茶“条索细紧白毫露,黑褐油润杂梗无,香鲜馥郁蜜味美,汤色红艳带金箍。”
古茶树高过人头数尺,一片郁郁葱葱,蓄势待发。此时二月初,到了四月,这里将是一片嫩芽勃发之时,到那时是茶人最为忙绿的季节。俗话说“清明时节近,采茶忙又勤”,“抢茶如抢宝,小满过后茶变草。”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道:“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俗语道“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是采茶的时节。这时的茶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与清明前出产的茶即“明前茶”相似,雨前茶就是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谷雨茶和明前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因为这个时节,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之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此时,我好像闻到了那四溢的茶香。
每年的四月初,塔里古茶山上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开山采摘。“天祥茶,发新芽,开山啰!采茶呦!”伴随着一阵鞭炮声、锣鼓声和姑娘们欢快的嬉笑声,天祥茶号浮梁茶每年的开山仪式在这个明媚的季节如期而至。话说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天祥茶号为了拥有高品质的茶园基地,组织本族十二户人家从严台村迁居到此,依山就势建了十二栋房屋,在这里专门从事开垦荒山种植传统优质高产“楮叶齐”茶树园,负责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初制加工等茶事。
这个敢为人先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江氏茶人江修为,原名兆为。他奉信“茶可修为”,名字为茶而改,立誓要做出“天字号”的茶叶来。他看中塔里的山塔里的水。这里群山拱峙,溪水潺流,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体系,而且这里的土壤是黑土掺细碎石,不板结,有机肥沃,是生产“高香茶”的神奇之地。陆羽《茶经》中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倡导下按部就班推进。
天祥茶生长在茂密的树林之中,“采山峦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品质卓越,因而所产的浮梁茶有“香鲜馥郁,略带蜜甜,悠悠兰花香,滋味浓醇,回甘绵长”之特色。相传,当年的嘉庆皇帝在中秋之夜品茶赏月,品的就是浮梁茶。品毕,龙颜大悦,即赐名“天祥号”。到了1915年,浮梁茶又在万国博览会上一举斩获巴拿马金奖,从此浮梁茶走向世界。至此,天祥茶号名震浮邑,誉满天下。于是,购者络绎不绝,一时间严台村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天祥茶号”,一门传承七代人的制茶世家,在浮梁传为佳话。二百多年过去了,不变的是茶树是天祥茶号,改变了的是多了一座“塔里·茶宿集”。“塔里·茶宿集”是一座以茶为主题,集茶林康养度假、精品茶宿、特色餐饮、茶文化体验、茶文化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的康养度假基地。
观赏千亩古茶园,寻访百年金奖之源,不虚此行。下山后,我们一行来到“天祥荼里”,泡上一壶上等的天祥红茶,呡一口,醇香甘甜,顿时通体经脉便舒展开来。回想天祥茶人的艰辛创业历史,让人无不感慨万分;再看今天的天祥新人,秉承先人制茶工艺之精髓,立志把浮梁茶推陈出新,让人又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