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天祥茶号 >> 媒体聚焦 >> 浏览文章
媒体聚焦

百年老字号再续辉煌 ——浮梁“天祥茶” 获评“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金

时间:2016年05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百年老字号再续辉煌 ——浮梁“天祥茶” 获评“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金

 

2016-05-27 17:17:27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上获悉,江西省浮梁县天祥茶号有限公司选送的江氏天祥牌天祥御芽茶荣获2016“中绿杯”中国名优茶评比金奖,这也是天祥老字号继1915年浮梁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后,再次获得中国绿茶领域内最高级别的殊荣,形成了一红一绿齐头并进的好势头。

 

浮梁之茗  闻于天下 

 浮梁,地处赣东北,东经117°01′——117°42′,北纬29°09′——29°56′。东邻婺源县、安徽休宁县,西毗鄱阳县,南接景德镇昌江区和乐平市,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境内山高林密,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81%,是首批“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2015年成为国家级生态县。千百年来,浮梁,她用博大的胸怀孕育出世界瓷都景德镇;又用母亲的乳汁哺育了浮梁茶,创造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茶市。唐朝,浮梁就成为当时茶叶主要产地,“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茶税的八分之三,浮梁由此被皇帝御封为“五品县衙”。

自古县民“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富则为商,巧则为工”,茶瓷互利,农工商并举,形成了“一瓷二茶”独特的经济格局。从唐代开始,浮梁名茶辈出。唐代盛产“仙芝”、“嫩蕊”;近代“浮梁祁红”(简称“浮红”)荣获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到今天,“浮梁茶”品牌种种,奖牌林林,共同为“中国红茶之乡”、“茶树花生产基地”、“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增光添彩。 

 

天祥茶号  百年荣耀

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祁峰山与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交界,山高林密,日照充足,最适宜茶叶生长,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的“祁门香”核心产区。为进一步适应和扩大红茶的销售,严台江氏江流芳在清朝道光末年在浮梁县严台村创办了“天祥茶号” 至今约有150余年历史。

天祥茶号“制茶秘笈”一直在江资甫后人中心手相传。因而江氏之茶品,一脉相承,百年前后,始终如一,保持那份恒久的茗香,是为“浮红”之正宗经典。“天祥浮红”(全称天祥茶号浮梁祁红)之特点,江资甫先生在百年前有诗概括:“条索细紧白毫露,黑褐油润杂梗无。香鲜馥郁蜜味美,汤色红艳带金箍。”用现代人的口语表达为四大特征:“形美、色艳、香郁、味醇。”简言之:香、鲜、甜、醇。

由于茶叶质好价优,江资甫之父江流芳生意越做越大,遂将茶号开到了十里洋场上海滩,与中外茶叶工商巨头交情笃厚。江资甫执掌天祥茶号后,更是精心打理,1877年天祥茶号成名于沪。每年运往上海销售的茶叶可达2000余箱(约1400余担),其中自产茶400多担,收购其他茶农、茶号茶叶1000余担。此后,江资甫与其他茶商共同发起成立“上海茶叶协会”,因其茶叶生意做得好,人脉好,再加上有洋商背景,故由江资甫出任常务会长之职。1914年上海茶叶协会和茶叶界根据“中国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的要求,选茶参赛巴拿马。为选好茶,体现公平,协会组织各茶号、茶行之茶叶进行严格的“斗茶”海选,以得票多少决定参赛,结果江资甫天祥茶号所产“祁红”得票最高,大家一致推荐天祥茶号代表上海茶叶协会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并于1915年一举夺得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茶叶赛品金牌奖章,成为21枚金牌的其中之一。江资甫先生大公无私,舍己之私号而扬“上海茶叶协会”之大名,可敬可佩。(注:21枚金牌中“祁门红茶”获2枚金牌,一块是祁门县“忠信昌”茶号的;一块是上海茶叶协会名下的,此茶是江西浮梁县“天祥茶号”生产的,因当时江资甫为扬上海茶叶协会之名而将“天祥茶号”埋名了。“祁门红茶”改革开放前为大区域、大地域品牌,包括祁门、石台、东至、休宁以及江西浮梁。由于行政区域管辖不同,浮梁产的红茶改革开放后,称为浮梁祁红,简称“浮红”。) 

 

制茶世家  一脉相承

“济阳江氏”之江修为一支,世代以制茶为业,清朝道光末年江流芳成立“天祥茶号”。咸丰年间改制红茶。由此演绎了四代传承人的传奇故事。

一代:摘取金牌。江资甫(1857—1916),13岁始随父学习制茶和经营,常往返于沪。少时一次急病,偶遇荷兰商人相救,后结拜詹森夫妇为干爹干娘,由此广结中外茶叶工商巨头,20岁独掌“天祥茶号”。随后,与其他茶商共同发起成立“上海茶叶协会”,并出任常务会长之职。1914年上海茶叶协会根据“中国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的要求,对各茶号、茶行之茶进行了严格的“斗茶”海选,一致推荐江资甫“天祥茶号”所产“浮梁祁红”(简称“浮红”)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1915年一举夺得茶叶赛品金牌奖章。

二代:保藏金牌。嫡子江明高(1906——1944年),1916年江资甫突然暴病,逝于上海,上海茶叶协会同仁及天祥茶号掌柜将其灵柩送到严台,上海生意由掌柜江可达继续打理。1916年下半年,祁门县受上海茶叶协会的委托,敲锣打鼓将天祥茶号获得的“1915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牌奖章及证书”专程送到严台,由族长交给年幼的江明高保管。其时是国家动荡之期,兵荒马乱,保藏金牌、证书、以及《做茶要诀》确实不易。江明高去逝后,儿媳郑凤宜带着一对儿女相依为命,无论日子多么难熬,始终珍藏着金牌(证书1934年失火被烧,《做茶要诀》及金牌藏于瓦罐埋在地下幸未被烧),至直改革开放初期,金牌才现身露面。其时郑凤宜老太太已八十余岁,她告诫子孙,金牌是浮梁的不能流于外县,如浮梁县不存在也只能奉献给景德镇市。

三代:捐献金牌。嫡孙江贵宝,自懂事起,母亲郑凤宜常在半夜三更取出金牌,讲述江资甫的故事。与母亲郑凤宜共同坚守金牌的秘密,历经了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1988年党的政策开放开明,始将金牌浮出水面。 一时间,政界商界人士纷至沓来,各种诱惑也随机而来。郑凤宜女士反复叮嘱,以前那么困难的日子都没有变卖换钱,现在日子好过了,千万不能卖(金牌)。如果对浮梁县有利,就捐给浮梁县政府。江贵宝遵母命,于1989年4月28日将金牌捐给刚恢复的浮梁县人民政府。

四代:弘扬金牌。嫡曾孙江建鸿,为成全父亲传承祖业的愿望,选择“天祥茶号”金奖百年之时,毅然辞去工作,回乡创业,组建“天祥茶号”有限公司,与乡亲们一起传承、复兴、光大浮梁祁红茶。

进入2012年后,全国茶叶销售日益艰难,竞争日趋激烈,茶叶市场行情下滑。2015年初,“天祥茶号”第四代传承人江建鸿先生毅然辞去工作,回乡习茶创业,抢在百年华诞之期,再举“天祥茶号”大旗,组建“浮梁县天祥茶号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生态基地,制珍品红茶。

复出后的“天祥茶号”采取民弃我收,民退我进的策略,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量收购复垦了上千亩的古茶树群和古高山茶园。目前公司拥有自产茶叶基地约2000亩,定向合作茶叶面积约15000亩,拥有生产厂房3000平方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公司本着“双肩担道义,一心挂两头”,“立足严台,面向世界”弘扬“天祥茶号”创业精神,不做“贡品”做商品,不走“官场”走市场。与县域茶企一道同唱“采茶曲”,共吟《琵琶行》,为“浮梁茶”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特约通讯员:吴国庆 编辑:曹璇月)